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環保產業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我國環保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已經在污水、大氣、固廢處理處置以及環境服務等重點領域,形成了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設施運營維護的多元化產業格局。環保產業年均增速超過了15%,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以下對2017年環保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依然乏力,受內外部環境影響,我國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明顯,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長期過度依賴消耗自然資源和犧牲生態環境的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必須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實現資源節約利用和改善生態環境需要增加投入,難免增加企業成本,調整產業結構,整治甚至關停高污染企業短時間內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解決這個矛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綠色發展。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在這方面,我國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2016-2020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表明,環保行業2016年業績穩步增長,行業景氣度依舊較高。2016年環保行業53家上市公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1219.92億元,同比增長24.07%,增速提升4.25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168.51億元,同比增長21.02%,增速提升2.13個百分點。2016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環保行業業績保持穩步增長的動力主要是政策利好和監管趨嚴下訂單的加速釋放。
2017年行業利好因素有望持續。2016年末,生態環保十三五規劃和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等重磅政策相繼出臺;2017年初,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提出打響藍天保衛戰的口號;疊加雄安新區設立事件、環保督查全面鋪開和大氣治理階段性考核節點臨近,我們認為環保行業2017年在政策和監管力度上的利好將延續,這一點在2017年一季度業績上也得到初步體現。2017年一季度環保行業53家上市公司整體實現營收263.46億元,同比增長26.62%;實現凈利潤38.32億元,同比增長58.17%。環保行業季節性較強,業績確認多集中在下半年。
由于環保行業較高的利潤水平,近兩年吸引了很多非環保企業通過并購進入環保領域,競爭雖加劇,但對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影響不大。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環保行業較為分散,且區域性較強,特許經營模式下具有一定的資源壁壘,各自為營形式下,新進入企業很難與已有企業產生正面競爭;第二、我國環保行業市場空間很大,行業發展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增量市場足夠滿足新進入企業發展需求。
數據顯示,中國的環保產業年均增長速度接近18%以上,環境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更是高達30%。并且,目前60%的環境治理需求還沒有被市場挖掘,在被識別的市場中,20%的需求是供大于求的,20%的需求是被政府錯誤的配置而扭曲的??梢钥隙ǖ氖?,中國的環保產業在十三五期間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釋放。
到2020年,環保產業(不含環境友好產品)產值將達到3.7萬億,環境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將達到1.3萬億。因此,從市場空間而言,隨著治理需求的不斷釋放,中國的環保產業市場很快會趕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市場。
從蹣跚起步到成為世界最大的環保產業市場,中國環保行業的發展不可謂不驚心動魄。我國環保產業劃分為明顯的兩個階段,而新環保法的出臺是分水嶺。
在新《環保法》實施以前,中國的環境保護產業比較落后,是一個亂世,一個假產業、偽產業、低水平治理的產業,存在大量應付性工程,行業規則主要是低價競標。在,中國的環境保護產業切實步入了真產業時代。具體有五方面的變化。首先,開啟了綜合治理的模式,生態文明成為了主導發展的戰略核心。其次,進入了效果時代,一切服從于效果。第三,進入了技術時代,資本的力量不能替代技術。第四,進入了第三方治理時代,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情。最后是進入了增產的時代。大量原來沒有搞過環保的外行都進入了環保產業,大量的資本進入了環保產業。
當今的國際環境給環保產業帶來的巨大的機會,隨著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觀點的提出和世界各國對環保投入的不斷加大,世界產業結構調整將朝著資源利用合理化、減少環境污染的方向發展,環保產業有望逐漸成為多數國家的支柱產業。
中國的環保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日漸成熟,尤其入世為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投資限制措施的減少,國家可通過相關政策將外資吸引到環保產業,以彌補中國環保產業投入的缺陷。同時,引進外資也給國內低水平的環保投資項目形成壓力,迫使一部分資金流向技術水平高、具有成長性的專業領域。這既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也有利于環保產業結構調整。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家隊自主創新的重視,環保技術必將逐漸趕上國際潮流,今后將會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產品,為中國參與國際環保產業的競爭打好基礎,并長期處于不敗之地。